您的位置=首页=无相妙慧居

竹窗随笔
明:莲池大师
(3)

翻译:演莲法师

 

坟 墓
予既老病,众为择地作塔,数易之。予叹曰:“世人极意营图风水,冀子孙长永富贵耳。尔辈望荫出紫衣国师耶?古人有言:‘弃诸林莽,以饲禽兽。’幸不置我于鸦肠狐腹足矣!余非道人所知也。”


【译文】
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时候,谅必来日无多,僧众预先择地要为我建塔墓,又多次改换位置。我感叹地对他们说:“世人极意营求,希图得到好风水,期望子孙能够长永富贵。你们这样费心择地,是不是也希望得到我的庇荫,将来好出几位紫衣国师呢?古人有言:‘弃诸林莽,以饲禽兽。’我死后,只要不把我的遗体置于鸦肠狐腹,我就庆幸了。其余任凭怎么样处置,都不是我这修道人所在意的。”

菩萨度生
经言:“菩萨未能自度,先能度人。”愚夫遂谓菩萨但度众生,不复度己。不知己亦众生数也。焉有度尽众生,而独遗自己一众生乎?何得借口菩萨,逐外忘内!


【译文】
《楞严经》上说:“自未得度,先度人者,菩萨发心。”有愚痴的人看到这句经文,以为菩萨只要能度众生就行了,不用度自己。殊不知自己不也在众生当中呢,哪有度尽众生而独留自己一众生不度的道理?所以,一个真正发大心的人,不应该以菩萨度生为借口,只一味地忙着追逐外缘,而忘了自己内心的修证。

悟 后
沩山和尚①云:“如今初心,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,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。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,即是修也,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趋向。”沩山此语,非彻法源底者不能道。今稍有省觉,便谓一生参学事毕者,独何欤?

【注释】
①沩山和尚:唐朝沩仰宗初祖灵祐禅师。福建长溪人,俗姓赵。十五岁从建善寺法常禅师(一作法恒)出家,后参百丈怀海禅师,并嗣其法。宪宗元和末年,奉怀海禅师之命,至沩山弘扬禅风,山民感念其德,群集共建同庆寺。其后,相国裴休前来闻道,声誉大扬,学侣云集,遂于此敷扬宗风达四十年之久,世称沩山灵祐。著有《沩山灵祐禅师语录》、《沩山警策》等。

【译文】
沩山灵祐禅师说:“如今有些初学的人,虽然由机缘凑巧得一念顿悟,聊可以自慰,但仍有无始久远劫以来所积集的烦恼习气,未能一下子断除净尽。须教他把现前随业流转的微细意识彻底除尽,这才叫做修行;并不是此外还有什么特别的法门可以令你趋向。”沩山禅师这些话,若非彻底觉悟佛法妙理的人是说不出来的。现今学禅的人稍微有一点省觉,便以为一生参学的大事可以完毕了,真不知他这是怎么了?

孚遂二座主
太原孚上座①,于扬州孝先寺讲涅槃经,广谈法身妙理,有禅者失笑。孚讲罢,请禅者茶,白云:“某甲狭劣,依文解义,适蒙见笑,且望教诲。”禅者云:“不道座主所说不是,然只说得法身量边事,实未识法身在。”孚曰:“既如是,当为我说。”曰:“座主还信否?”曰:“焉敢不信!”曰:“请座主辍讲旬日,端然静坐,收心摄念,善恶诸缘一时放却。”孚一依所教,从初夜至五更,闻角声,忽大悟。
又良遂座主②参麻谷③,谷荷锄入园,不顾,便归方丈闭却门。次日复求见,又闭却门,遂乃敲门。谷问是谁?遂方称名,忽大悟。
此二尊宿,只缘是虚心下贤,不存我慢故。今人自高,焉得有此?

【注释】
①孚上座:唐朝太原(今属山西)人。初在扬州光孝寺讲《涅槃经》,后遍历诸方,名闻宇内。尝游浙中,登径山,复至鼓山谒雪峰义存禅师,师资道契,遂不复他游。师不任住持,诸方目为太原孚上座,后寂于维扬。
②良遂座主:唐朝良遂禅师。曾参谒麻谷山宝彻禅师,并嗣其法,于寿州(今安徽寿县北)举扬禅旨,世称寿州良遂。良遂禅师曾两度参谒宝彻禅师,宝彻禅师或荷锄出门锄草或闭门不见,使师两次均遭闭门羹,引发师悟道之因缘,此即驰名丛林“麻谷锄头锄草”之公案。
③麻谷:唐朝麻谷山宝彻禅师。出家后参谒马祖道一禅师,并嗣其法。后居于蒲州(今山西)麻谷山,举扬禅风。有“麻谷振锡”、“麻谷手巾”、“风性常住”等著名公案流传于禅林。

【译文】
太原孚上座,初在扬州孝先寺讲解《涅槃经》,讲到三因佛性,三德法身,便广谈法身妙理。有一位游方的禅师听了不觉失笑。孚上座讲罢,请游方的禅师喝茶,并诚恳地向禅师请教:“本人素志狭劣,讲经只是依文解义,适才蒙禅德见笑,祈望多多教诲。”禅师说:“我并非笑座主所说的不对,只是刚才座主虽广谈法身妙理,也只不过说得法身量边事,其实并未真正识得法身在。”孚上座说:“既然这样,更请禅德为我开示。”禅师问:“座主还信得过我吗?”孚上座回道:“怎敢不信。”禅师说:“那就请座主停讲十天半月,于室内端身静坐,收心摄念,把善恶诸缘一时放却。”孚上座一一皆依禅师所教。从初夜静坐至五更,闻鼓角声,忽然大悟。

又有良遂座主参谒麻谷山宝彻禅师一段公案。麻谷禅师荷锄入园锄草,良遂禅师到锄草处,宝彻禅师对良遂禅师看都不看一眼,即回归方丈室中,并且把门关闭起来。第二天良遂禅师又来拜见,麻谷禅师仍闭门不见。良遂禅师立在门外敲门。麻谷禅师问是谁敲门?良遂禅师刚要称名回答,忽然大悟。

以上所举这二位尊宿,只因能虚心降格,向高贤请益,不存我慢,所以才能得遇悟道因缘。现今的人往往高傲自大,又如何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机缘呢?

实 悟
妙喜①云:“若是干屎橛如是说得落时,如‘锯解秤锤’、‘麻三斤’、‘狗子佛性’等,皆可如是说得。既不可如是说,须是悟始得。你若实得悟,师家故言不是,亦招因果不小。”学者当切记妙喜此语,息却口头三昧而求实悟。

【注释】
①妙喜:宋朝径山宗杲禅师。字昙晦,号妙喜。安徽宣州人,俗姓奚。年十七岁出家。登宝峰谒湛堂文准禅师。文准禅师示寂后,往参天宁圆悟克勤禅师而得法。克勤禅师付以《临济正宗记》,俾掌记室,未久令分座。丛林归重,名振京师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)奉诏住持径山,道法之盛冠于一时。受赐号“大慧禅师”。

【译文】
妙喜禅师说:“有僧问云门文偃禅师:‘如何是佛?’云门禅师回答:‘干屎橛。’参禅的人如果能够道出这样含有禅机的话,那么类似如‘锯解秤锤’,‘麻三斤’,‘狗子佛性’等当然也都可以说得出。既说不出这样的话,那就必须要有真参实悟始得。你如果确实得悟,而师家故意加于否定,那师家也必招因果不小。”学禅的人应当切记妙喜禅师这段话,不可耍弄口头三昧,而要务求实悟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