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=首页=祥坤修学园地

富贵在我如浮云

祥坤居士
2008-08-06




修道人说,最善于妄想的人是诗人,所以有“自古诗人多妄想”的话,但是呢,诗人一听必定不高兴,于是回了一句:地狱门前僧道多。诗人多不多妄想,当然,除了世尊之外,我想众生都是多妄想的,经文中说,等觉菩萨还有一份生相无明未破,那份生相无明,就是精微至极的妄想和执着,就是尚未具足的一切种智。如此说来,我们这些化身未得长处胞胎妄心情想沉迷六道的众生又何谈清净,何谈少有妄想呢。所以这个妄想多否里边是无所谓是不是诗人的,同样的,地狱门前何必非要僧道多呢?谁种那个因,谁就去受那个报,僧道是个名相,名相依于法义,法如是空,名如何有?此又色空一如之意。

继“自古诗人多妄想”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后,“富贵在我如浮云”又愈演愈烈起来。想来娑婆世界真有意思,总能让我们有个清醒地认识和比较。接下来,休闲十分钟,让我们通过“富贵”这个载体,真正地理解一下由此的“浮云”,同时,也把这么说的几个“我”小析一番。需要提及的是,说之前,我把富贵统一了一下,实则富未必贵,贵也未必就富。



说富贵如浮云的这个人,他没有富贵,但由于习业使然,他很喜欢去贬低拥有富贵的人或人拥有的富贵,动辄一棒子先把别人打倒,道理歪到他那一边再说,便如鲁迅先生所说,武大郎最盼望的便是天下男人的头上都有顶绿帽。这种人心理发病初期是吃不到葡萄说酸的意思,中期便是由叠加的求不得到我不要,层次渐升,后期终于到了绝对斗争严重打击的地步,只是由于实力相差实在悬殊的缘故,由于不能亲受富贵滋味的缘故,他又不能举出富贵所以如浮云的根本原因,他只会说,哦,富贵在我如浮云呢!富贵不过三代!富贵的那些进监狱的有很多啊!富贵的人很多都是没有好下场的!

他就是这样地手里提溜着锤子,看“富贵”两个字从来就是钉子,他就看不到富贵可以建国兴邦,可以大行布施,可以满足自己和众生的很多愿望,能让很多人彻底了了物质不足的苦,可以让很多人步入更高的精神境界。他似乎不知道贫穷是进监狱的助缘,似乎不知道没有钱的人进监狱的更多,他似乎看不到贫穷所导致的恶性循环。

这一类人还有个特点,就是越是没有富贵越要宣扬富贵。譬如他说:人家的阳宅就不必说了,人家阴宅都是一万多平的;人家总去国宾馆吃饭就不必说了,人家喝一杯茶中的那一勺茶都要一千多块;人家洗澡地方都是蓝田玉围砌的池子就不必说了,人家的保健按摩师就有十几个;人家用的手机都是大厂家指定生产市场根本没有的就不必说了,人家用的那个耳麦都是几万多能监听十公里地各种声音的;人家穿的内裤都是金丝编织的,全世界年产三条,前两条直接就进博物馆了……总之他就差说人家那电视里边的人一高兴就能走出来的话,这些人就是这么地搞笑,他一方面诋毁着富贵,一方面又声嘶力竭地宣扬着富贵。本是一口气里瞧不起富贵也瞧不起自己的这个人,偏是天生就喜欢给人做广告,他试图告诉别人,他天天和那些财富榜上的富贵人生活在一起。实则,本没有富贵,如何去谈论富贵?其后产生的如浮云更是如何说起呢。他把浮云看了富贵,而不是因富贵感受到了浮云,他们一瞬间便超越了富贵,直接到了如浮云的地步,他们是郭德纲先生所说的,让人不明所以的内裤穿在里边的超人。

 



说富贵如浮云的这个人,他有富贵,所以他在已得的情况下,开始藐视起这些拥有起来:生不带来死不带去!这和“富贵在我如浮云”有异曲同工之妙——得到的东西总就是那么回事。只是,又有个有意思的现象,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些富贵人,很少见到能离开“富贵”这两个字,另有新意和主张的,他的一切都要从这个富贵的拥有过程中去体现,比如从容甚或尊贵。有首歌曲,大意是平凡的人最让人感动的,这首歌我始终听不明白,唱这首歌曲的人,个个都是大明星,都是世俗眼里不平凡的人,我不知道他们所赞美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平凡,是想给平凡的谁发个安慰奖,还是要给某些人再拉升到一个凡亦不凡的新高度,主要的是,歌词里想表现的那个平凡,那个让一些人感动的天高云淡的平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?我水位太低,所以这个不明所以的感动之船一到我这里就搁浅。

一些什么都想要的人(不凡之后赞美平凡,平凡之后争取不凡)让我总有一头雾水的感觉,要真有人喜欢这种境界,那你不用追求,一般来讲,我们生来到没有世俗认定成功之前,都是让人感动的。从小到大实在地讲,很少有人不喜欢不凡,因为我们过于平凡,所以,信什么都不坚定,永远属于中间那股随时可以逃离的坚持,中庸之道让我们理解成了这个样子:进也可,退也可,门里一脚门外一脚,这,就是最佳的状态。

这种拥有富贵后看轻富贵的人,往往看不透拥有的实质,他把“富贵”两个字简单地理解成了高高在上,落差使然,突然地一天,他们发现自己脚不沾地的时候,就为那些总在地上走路的人感动起来。只是这种人毕竟有资格说富贵在他如浮云的话,因为他们有富贵,至于是不是如浮云,那则另论。这个浮云,在这些人眼里,往往并不单指空花易散终不可得,实话是,这往往是他们看透人生的口头禅,实际上“透”了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,总不能是“平凡”或“不平凡”一类的话吧。没有信仰依赖的超脱,所脱有穷,所超有限。





说富贵如浮云的这个人,他有富贵,他还知道富贵的无常,他知道这是前业使然,他知道这是自己以前布施忍辱过的因缘,知道这些如同人身都属幻灭,他甚至知道不破见只破取,他甚至知道无一法可取,故无一法可破,他甚至知道实相是不生不灭,这些道理他都懂,他都知道,但是呢,他就能在那里说,他就做不懂,他就不能把这些“浮云”送给别人一些,就不能把这些在他本是虚无的东西,送给真实需要的人。这样的人是说的比唱的都好听的人,不要小看这里边的人,这里边的人是形形色色的,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。

这种人往往怕两种人,一种是需要他浮云的人,他会说,哦,你这是前世不布施的原因啊,你以后要学会舍得啊,你记得要与人为善啊,你要把自己的缺点改正啊,你真是不对啊,你怎么还活着呢,照理说你这个业,应该……你看,他就喜欢讲这些道理,全是别人的不是,动口上的文章,你把东西布施给他行,他就不能布施给你,你动他一元钱能让他难受半年,他也能给你,要么就是不需要的,要么就是他剩下的,给你个鸡蛋,他能算出一千只鸡的债来,总之,在他的浮云,当别人需要的时候,那就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了。

他还怕遇到另一种人,这另一种人是有阳光的人,也是的,口中结露水的人,怕的就是面对阳光。有阳光的人他只明法义不精道理,他就会去做,论上说,一信到底就认得做的人,一千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,这种人在世俗眼里是死心眼的人,但在佛门中却绝对是善根福报雄厚的人,这样的人如信有极乐世界,他这一生就定在那里了,修行路上最怕的一个“疑”字,他一下子就断去了,这种人最容易得到真实的利益。

这一类说富贵如浮云的人,富贵原本是他们的命,是他们的梦,“浮云”中的他们只会打雷,不能普雨,相比受用信持的人来说,他们真的是错失妙宝,真实理做白日梦,指尖流沙,当真遗憾。


1

说富贵如浮云的这个人,他有或者没有富贵,他知道世间的智慧,如博识、工巧、文艺、仁智、礼敬等,但他不知道出世间的智慧,他不知道看不见的智慧,他不相信理解不上去的智慧。

因为他有着自己内心的信仰,所以,他很是注意行善积德,做个好人,就是这类人的写照。很遗憾,别怪我说出这个遗憾,在说这个遗憾之前,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,譬如练习“大法”的人,他们之中那些不参于政治的你说是不是好人,谁能说“真”“善”和“忍”不是好人基础的部分呢,按理说这也是人天之报的因啊,然而实际上呢,《楞严经》上写的明白,谤佛谤法,狂言登圣,大妄语成,堕无间狱。我曾经见过几个练大法的人,人都还是不错的,只是对他们撇家舍命所信的那个法怎么个好却是说不出来,一张嘴就是个什么什么好,连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,也动辄“心大法就大”“xxxx好”,他们的智慧就是这么的让人不明所以。

布施是富贵的因,却不是往生善道的主因,往生善道的主因是持戒,我们看那个龙王有那么大的福报,神通很大,甚至受人供养,但是他还是在“畜生”一道,不过是略有天福而已,这龙王的过去身就是修行刻苦,但对持戒却是不太感冒。话说回来,布施忍辱持戒等这些富贵往生善道的因你都做到了,将来无非也就是更高的天人报而已,你还是在轮回里,既在轮回,苦便难免,比如无色界众生,身体的受苦没有了,还有行苦和坏苦,逐渐衰老就是行苦,早晚得死就是坏苦。所以,这些人天福报都叫有漏的福报,也就是有缺点和不足的福报,是就怕比的福报。

2

好人的标准在哪里呢?这个好人的名词是相对坏人来说的,如果坏人的标准没法定的话,那好人的标准便也是模棱两可。譬如一位导演说,他看到这次汶川地震很多人说认养孤儿,但是呢,真还没见一个说领养同样是只剩下一个的老人。为什么?这就是好人的心里是也有着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很难突破一个潜意识中“爱”“见”标准。

觉悟的人所以说是觉悟,就是他知道诸法的实相,实相是什么呢?就是无相,就是不可取不可着,就是无所有,就是不可得。这个“无相之相”是要把善的恶的都要破去的,最终这个无相之相的本身也要破去,因为执着一法即生爱着,爱着一生无明便缚。所以要离一切相,因为这一切相都是泡沫一样不实的,都是因缘和合当体即空的,都是没有自性靠不住的。所谓的善人恶人,好事坏事,那都是自己心的分别,这样的分别一产生,无论好还是不好,都是生起情见烦恼的根源。譬如,爱一个异性的时候,你看他就是哪里都好,一但不爱了,你看他时无非也就那么回事,等到转而成恨,你再看他时便由当初的“摇心动魄”成此时的“咬碎银牙”,这就是“嗔心看人恶,淫心观人喜”的写照,这就是“无有定相,随心为异”的“现实”,期间任你说的天花乱坠,若有理的憎爱若无理的憎爱,归根结底都是毫无根本的虚妄不实。这些道理和人说,有的人就不信,所以,经上说取善法破不善法是对初学人讲的,是对适应这个根基的人说的,修解脱门的人他就对空、无相、无作感兴趣,能理解更能受持。

3

好人和坏人和这个题目没有关系,只是偏偏就写到了,那就开始跑题吧。譬如捐献眼角膜,社会中的人绝对会认为是做的好事,这些人的作为我也会赞叹,只是就事实来讲,绝大部分的中阴身都是有个离体的过程,除非这个人生前是大修行,或者有大因缘,眨眼间就神识离去,否则这个离体过程最少也要八小时,这个时间内,人的尸体最好别动。我们的肉眼有一些是看不到的,看不到的这些世尊在经文里直接告诉了我们,我们身体死亡的时候,先离开的是六识(眼耳鼻舌身意),继而七识(末那识,也叫传送识),而心王八识(阿赖耶识,又叫含藏识)并没有迅速离开,外人看他五根已亡,但肉眼看不到的“神识”是有感觉的,所以,这个时候你割他身上的肉,他会非常痛苦,继而嗔恨(感应出不好的去处),后悔当“好人”不说,还不定发心将来找割他肉的人算账呢。下面我引一段上人的开示如下:死的人就能捐献眼角膜,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捐献?……有谁希望我布施他个眼睛,我现在就给你掏出来,有人吗?(没有人回答)上人又问:那我向你们要个眼睛,你们能布施给我吗?(同样没有人回答)上人:这就是你们当不了祖师的原因。这样一分别,有人会说,还是别说了,菩萨的发心和作为,我们凡夫人根本做不到。其实,确实是有人能做到的,这样的人,要么就是深信道义的,要么就是绝有信仰的,要么就是行菩萨行的,要么就是化身应世的。

衡量好人和坏人这个尺度的标准,往往是六根对六尘所起的识别心。地震让很多人记住了一个范跑跑,当人们以他的临危作为为耻的时候,他本人却不那么认为,现在又有个抗震回来后大哭三天的女人,痛定思痛后发出了“嫁人就嫁范跑跑的”的豪言壮语,这些闪电样的变异过程,无一不在说明着,世人衡量标准的无法统一,因为世人除了五蕴凝集的这个“我”之外,没有更多的理论依据,所以举心动念,无不是业。范跑跑真的是那么可耻吗?未必,或许再一次遇到危险,他会第一个冲上去;而再次遇到危险时,他冲上去了,他就是崇高吗?未必,或许那是一种他突发的本能。跑和不跑,救和不救,都有因缘,不能把一种因缘的事非要冠上善恶的标准,我一直以为有一句叫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”的话有很大的问题。

4

对于好人,我是非常敬重的,因为我身上就有不如人家的地方,只是,我也总能感到有一类的好人是“好有余而识不足”。“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”,没有说,做好事是因,成佛是果。“诸恶莫做,诸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为佛教”,当你说做好人的时候,请问,你就没做过坏事吗?不怕你做好事,也不怕你做坏事,就怕你心不清净,就怕你活这一生错过了觉悟,就怕你执着眼前的一切,就怕你苦也受乐也受不苦不乐你也受,就怕你苦也住乐也住不苦不乐你也住,就怕你总有爱见取着痕迹。

我遇到过几位认为自己很难往生的居士,他们说自己连个好人的标准都难以做到,哪里有资格要阿弥陀佛来接引呢,哪里有资格容身一个那么美的世界呢。其实,这些人都在用妄想识别心来分别着“好”或“坏”,这个举心动念一定是错,因为佛力是不可以思不可以议的,成人的我们根本理解不上去,既然理解不上去,相信佛说相信佛力也就是了,偏偏要去用人心计度佛意,这怎么能没有障碍呢,自己有障碍是怨不得世尊的。比如一个想有个好工作的农民(只是作喻毫无贬低农民之意),他有一位当部长的亲属(部长这个官多大,这个农民理解不上去),部长对他说,你就找你们那个县的县长吧,提我的名字就行,让他在县人事局给你安排个工作。村民听后即疑,县长哪里是我能接触上的呢,能行吗?能这么简单吗?提一个名字就能去县里工作,不可能,这个“不可能”让他一辈子都跳不出他的那一亩地,他就不知道,真的只要提下那个人的名字,什么都会给他安排的好好的,他错就错在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了。不要用“好人”或“坏人”这些虚无飘渺的标准衡量自己,这些都是业因缘事,都是了不可得,都是本来没有的东西。我们只要相信佛说,就一定受益。修念佛法门往生净土的根本条件是什么?念佛。念佛的方法如何?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你这两个做到,光明的阿弥陀佛就早晚一天让你见到,早晚一天授手来迎。这,是多么简单的事啊!

 


当我们说“富贵在我如浮云”的时候,要问一下自己,我们真的理解“富贵”的前世今生吗?如果不理解,那“浮云”一说,除了意气无从说起,这个意气里说到底就是为人的一个通病——慢。这个“慢”是很难剔除的,好比一个乞丐(绝无取笑乞丐之意),他没有富也没有贵,但他呢,他往往还要有个穷脾气,譬如要钱的,你给他一分钱,他能给你个一天都难过的脸色看。李炳南老居士说,不要小看这个慢,要饭的都会说比他有钱的人:你不就有几个臭钱吗,有什么了不起!看看,一个没有富也没有贵的人,他的骨子里偏偏还有那个自以为是。


我们应该知道个道理,富贵属实没招我们也没惹我们,富贵的因,是布施持戒忍辱,你笑富贵的时候,就是在笑六度,这个要说深了,说是谤法也并非不可。我们都在说“无明”,什么是无明呢?经论里有个更简单地解释,就是说关于“有”或者“没有”的问题,你不知道不懂得,这,就是无明。譬如富贵的有和没有,为什么有为什么没有,我们懂得多少?富的因一般多论是布施,贵的因一般多论是忍辱,这两个有的时候是相互通融的,是一个也是多个。拥有富贵的人,更要看清楚富贵的来处和去处,譬如做海鲜生意的人,他很有钱,所以他富贵,但他富贵的途径选择的是杀生,这个过去的布施,成了今生的富贵,转而又成了今生造业的机缘,将来果报是不言而喻的,所以说,世间的富贵是靠不住的,是有漏的,对不会使用的人而言,没有智慧跟着的作为结果指向哪里是不可预期的。富贵属于福报,福慧福慧,福在前,慧在后,有了福报的同时,一定要更深入地找到那个慧的根本,让福报有个依托之处。没有富贵的人,就要多种善因,有形的布施和忍辱都是很直接的因,如果在修心上多下功夫,那功德自长,富贵早晚会属于你,这个心上的布施忍辱是无形的,说老实话,这个对没有钱的人很主要,没钱布施给别人的时候,只要用心去随喜去赞叹去同情去怜悯,效果是一样的,甚至还要超越。读经拜佛人今生或将来的福报都是很大的,绝对不应该是贫穷,贫穷只能证明你过去修福修的不好,只能证明你过去造的恶业太大。


真的富贵是什么?是有德;真的贫穷是什么?是无道,这是高僧大德们常说的话,他们都是证道的人,都是定力超群智慧高深的人,他们都是看到或证到了法的实相的人,他们的话因此有真实不虚的道理,问题是,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这样的“天机”。我们看一些资产过百亿的大家,他们对财富的认识已经和普通人不再一致,他们的思想作为已经在回归富贵的本源——“德”与“道”。

富贵真的好,可以安身立命不说,也大可以不在为柴米油盐烦恼,这个社会逆缘太多,身心不安的人难以修道,所以,就在家修行靠己养命的我们居士来讲,一定要有个可以安心修道的基石,这个基石就是福报,所以“求福求慧求往生”是必须的。信佛的人有把握往生的时候,他是不会再去留恋地上的这些富贵的,因为他知道,一万个亿也买不来忉利天的一个宫殿,十万个亿也不能去七宝池八功德水里洗个澡,一百万个亿也得不到如意神足通,也不能瞬间到十万亿个世界去旅游……所以,更多时大家说要的这个“富贵”和修道人说要的那个“富贵”,有时是不一致的,还是那句话,不一的又是不异,这些都属于福慧的部分,只不过,修道人想要的是终极的福慧,这个福慧,非是人天有漏福慧可比,是唯独觉悟的人才会有的,那里有无量的富无量的贵,无量具足的变化和自在,因为他来自我们无量能变的自性德能。


阿弥陀佛!

 


如果此文有一点功德的话,愿将此回向一切听闻到这篇小文的众生,希望他们疾苦消灭,身心轻安,富贵临门,福慧增长,所愿必得圆满!